• 革新开拓道教才能走向复兴 当代道教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综述

    2014年7月,武汉长春观道文化夏令营的学员们在打坐。李萌摄 党的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道教已经开始重新走上复兴的道路,却面临着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道教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和与社会相适应的重要问题。 4月25日...

    时间:2024-12-20
  • 门神

    过年除了贴春联、放爆竹之外,很多地方在过年时,为了驱邪辟鬼、保平安会在门上贴一个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神。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民间信奉门神,由来已久。门神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 门神其前身是桃符,又称“桃板”。古代人认为桃木乃是五木之精,能辟鬼邪,故从汉朝时就有用桃木做辟邪之具。有的在桃木上刻上吉利文字,有的则刻上图形,分别形成春贴与年画。 随着纸应用的广泛...

    时间:2024-12-20
  • 试论道家思想对禅宗心性论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佛、道三家思想中,心性论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家心性论既各有特点又相互关联,要厘清其中一家的心性论思想都不能不关注其他两家,道、儒二家作为中国本土文化,心性论思想自然有很紧密的联系,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外来文化,在思想、哲理、语言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和中土都有差异,但印度和中国同属东方大国,又有很多共通的思想意识。佛教在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首先是梵僧来华传译...

    时间:2024-12-20
  • 略析吴澄易学中的阴阳卦对思想 章伟文

    吴澄( 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是宋末元初的一位易学家和理学家。其易学著作主要有《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宋元学案·草庐学案》认为:“草庐(吴澄)出于双峰,固朱学也。”从学派的传承角度看,确实如此。但事实上,吴澄和朱熹在思想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吴澄以阴阳卦对来解说《周易》经分上下之义,便发展和超出了朱熹的易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时间:2024-12-20
  • 王志捷牟钟鉴融会儒道佛发扬中华文化多元通和的优良传统牟钟鉴教授访谈录

    摘要:牟钟鉴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他学术领域宽广,善于综合创新,研究成果丰厚。访谈中,牟钟鉴教授以三教关系研究为重心,介绍了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观点与核心理念。谈及的主要问题包括:三教关系研究的重要性;探索三教关系史的学术历程;中华文化的“三教六家”结构与“多元通和”模式;以“新仁学”和“新君子论”为代表的生命哲学。特别是在思想文化史的综合性研究方面...

    时间:2024-12-20